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观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以“两重”扩大政府有效投资:对应场景和投融资机制创新

    贾康;

    依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指导方针,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政策基调下,中国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两重”形成支持“新的两步走”现代化大局的政府有效投资,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逆周期超常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和重大支持促进作用。现阶段全方位扩大内需的主客观要求凸显了扩大政府有效投资的必要性,而其中最应侧重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两重”。为此,本文阐述了“两重”作为政府有效投资的关键意义,从“综合绩效”“适当超前”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政府投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两重”有效投资对应场景的观察和思考,本文研究认为,创新投融资机制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2025年06期 No.499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理论研究

  • 如何让本土管理研究更具切题性?——情境基础观的构建机理与实施策略

    苏敬勤;何新月;

    针对本土管理研究过度依赖西方管理理论和范式导致切题性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以往一元情境立场的西方管理理论范式,深入分析了兼顾复杂性与动态性的理论范式——情境基础观。情境基础观以多元论为情境立场,以切题性为根基,广纳异质性动态情境,并兼容不同研究范式,是管理研究探索复杂动态实践的新视角。基于情境基础观,本文搭建了“环境—认知—行为—绩效”分析框架,提炼出从分解、简化、延伸到深化的情境实施策略,以期为本土管理研究探索出一种新的、有效的情境化基础范式,也为构建兼具独特性与普适性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而献力。

    2025年06期 No.499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 基于多重使命和多元逻辑的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研究

    肖红军;李烨;

    国有企业兼具市场主体、政策工具和社会责任承担者三重属性,同时受到多元制度环境的复合影响,其运行机制长期处于主流理论的认识鸿沟与解释断层之中。本文突破传统研究范式,构建“多重使命—多元逻辑—运行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揭示了国有企业运行的内在规律和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经济使命、政治使命和社会使命等多重使命与市场逻辑、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等多元逻辑的动态耦合,深刻塑造了国有企业运行机制。本文从组织创新、价值创造和激励约束共生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国有企业的六大核心运行机制:多重使命驱动下的组织形态重构机制、多元治理逻辑耦合的混合型治理机制、多重使命导向下的资源配置机制、经济—政治—社会多元价值的系统共创机制、市场化—行政性—社会性激励的有机融合机制、多元约束的动态协同机制。本文研究提出,国有企业应通过分类改革、逻辑融合、价值创造、战略管控、治理现代化和组织文化建设等路径,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的运行机制,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2025年06期 No.499 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财政与税收

  • 健全预算制度:时代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马蔡琛;白铂;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预算制度”的重要部署。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与新挑战,健全预算制度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加强财政治理中的预算政策能力、提升资源配置中的预算分析能力和提高公共管理中的预算治理能力成为健全预算制度的关键命题。然而,技术性的预算改革仍是复杂的,有限财政资源的“统而不聚”、预算绩效信息获取与使用的“效率损失”、预算分配权和预算决策的“分散难题”构成了新时代健全预算制度的现实挑战。新时代预算制度建设仍需要统筹兼顾战略安排、技术能力、治理环境等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

    2025年06期 No.499 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数字经济能否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基于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开;王中雅;

    数字经济赋能财政有助于调节地方财政压力的适度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选取2015—2022年中国267个地级市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缓解作用在中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财政支出效率、增加财政收入和优化政府间权责安排结构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缓解本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6期 No.499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劳动经济

  • 劳动报酬增加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视角

    谷宏伟;郭芳;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然而两者的变动方向可能不一致,这导致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政策诉求。本文利用2008—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劳动报酬增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增加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且在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增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高竞争程度行业中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增加通过资本替代劳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厘清劳动报酬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No.499 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城市创业水平——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刘翠花;丁述磊;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举。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层面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创业水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水平,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非省会城市创业水平;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对中部地区城市创业水平的提升效应最大;与北部地区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对南部地区城市创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大;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创业水平;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业水平提升效应更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科技创新、劳动力要素流动和社会分工深化提升城市创业水平。拓展性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劳动收入和增强劳动保护,有利于全方位促进劳动力市场稳健发展。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城市创业水平提升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5年06期 No.499 8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农业经济

  • 涉粮专项债券促进了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吗——基于专项债券投向扩围的准自然实验

    赵和楠;侯梦垚;郑家喜;

    涉粮专项债券是专项债券投向扩围改革背景下产粮大县发展辖区粮食生产的重要财政金融协同政策工具。本文基于2013—2021年河南省70个产粮大县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涉粮专项债券对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多维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涉粮专项债券显著促进了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与省政府地理距离较远、以非平原地形为主、抓粮积极性相对偏低和财政自给率较高的产粮大县,涉粮专项债券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在与省政府地理距离较近、以平原地形为主、抓粮积极性较高和财政自给率较低的产粮大县中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涉粮专项债券通过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促进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涉粮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增强产粮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2025年06期 No.499 10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范合君;支一涵;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的子指数,利用2018—2020年中国986个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非革命老区、非返乡创业试点地区、非农业强县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农村电商创业集聚和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赋能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

    2025年06期 No.499 11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 下载本期数据